> 文章列表 > 行政案件立案审批程序规定

行政案件立案审批程序规定

行政案件立案审批程序规定

行政案件的立案审批程序通常遵循以下步骤:

1. 提交起诉材料 :起诉人向行政机关或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。

2. 材料审查 :

行政机关对起诉状进行审查,确认其规范性、明确被告和诉讼请求、证据材料是否齐全。

法院对起诉状是否符合起诉条件进行审查。

3. 受理立案 :

如果起诉材料符合法律规定,行政机关或法院决定受理,并通知起诉人。

对于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》第四十九条规定的起诉条件,应当当场登记立案。

4. 补正材料 :

如果起诉材料不符合法律规定,行政机关会一次性告知起诉人补正。

补正后符合起诉条件的,予以立案;拒绝补正或补正后仍不符合的,裁定不予立案。

5. 不予立案裁定 :

对于当场不能确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,行政机关或法院会先接收起诉材料,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查。

审查后不符合起诉条件的,退还起诉材料并说明理由。

起诉人收到不予立案裁定书后,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上诉。

6. 简易程序 :

对于某些轻微违法行为,可以适用简易程序,快速处理。

7. 立案期限 :

行政案件的立案期限通常为7天,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。

8. 管辖权 :

确保案件属于本行政机关或法院的管辖范围。

9. 案件调查 :

立案后,办案机构需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,并撰写调查报告。

10. 审核批准 :

审核部门对案件进行审核,包括管辖权、当事人情况、事实清楚度、证据充分性、定性准确性、法律适用正确性、处罚适当性、程序合法性等。

11. 处罚决定 :

对于普通程序案件,办案机构需填写立案审批表,指定调查人员,并在调查终结后撰写报告,提出处理意见。

作出处罚决定前,应告知当事人拟处罚内容及依据,并保障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权。

12. 送达与执行 :

行政处罚决定书应送达当事人,并告知当事人履行处罚决定的方式。

当事人如不履行处罚决定,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。

13. 结案归档 :

结案时,办案机构填写结案报告,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立卷归档。

以上步骤概述了行政案件立案审批的一般流程。需要注意的是,具体程序可能因案件性质、地区差异和具体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。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行政案件立案需要哪些具体材料?

行政案件立案的受理期限是多久?

如何判断行政案件是否适合简易程序?